大街小巷,干净整洁;老旧小区,焕然一新;商铺店面,整齐划一。漫步于湖北通山城区内,斑马线前的文明礼让、志愿者的热情服务、生活垃圾的分类入桶,无处不散发着文明气息。
文明,是一座城市的最美音符,是一座城市的风骨和灵魂。近年来,通山县委、县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党政“一把手”工程,高站位谋划、高标准创建、高效能推进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、再攀新高峰、再创新辉煌,城市内涵意蕴深、文明花开满城芳。
“要深刻领会重要意义、认清形势压力、锚定工作目标,切实把压力扛起来,把责任压实些,把措施想周全。全县一盘棋、拧成一股劲,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,不留死角、不打折扣抓落实,坚决打赢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这场硬仗。”今年2月14日,通山县委书记陈洪豪主持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,再强调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,再部署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任务,再激发创建文明城市的豪情壮志。
创建文明城市,通山高位谋划部署。2022年,通山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陈洪豪,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刘子恒担任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,先后组织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、现场督查调度会等15次,明确工作职责、制定工作制度、细化责任分工,确保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。
创建文明城市,制度建设强保障。通山县坚持“县委领导、部门联动、全民参与”工作原则,建立了领导“包保”和门前“四包”制度,明确由县级领导联系社区、县直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具体单位(点位),推动更多力量向基层延伸。同时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,明确责任清单,实行销号管理,确保创文痛点堵点有效消除。
此外,通山还建立了约谈机制、通报曝光机制等,对存在创文工作不力、问题短板明显等问题的相关部门单位,实行日通报、周调度、月约谈,并将创建工作实绩作为评选“文明单位”的重要依据,倒逼部门单位全面发力,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常态长效。
创建文明城市,不是某一个人的事,需全员共同发力。 通山紧紧围绕创建的工作要求,全面排查、摸清底数、细化分工,不仅完善县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联动机制,更加大社会面的宣传,凝聚最大合力,成功构建了“县委、县政府统一领导、十二个创文专项工作组和县创文办组织协调、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各负其责、全社会共同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
创建文明城市是擦亮城市品牌的有效抓手,更是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有力保障。通山始终把惠及群众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坚持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,聚焦群众需求,从“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,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改起”,推动解决“学位、床位、车位、厕位”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让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感受到温暖。近些年,通山每年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借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之风,着力解决学位、车位、床位、厕位和摊位等问题。三年来,新增公办学位6020个、医疗床位2676张,完成农村改(新)户厕24600户、城区公厕26座,划定便民摊位600余个,应划尽划,科学规划停车位2600个。
借“提升城市颜值”之风,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、管网改造、道路拓宽等工程。完成供水管道20.35公里,老旧管网改造5.7公里,改造城区老旧小区8个,完成青山路改扩建、城区10条人行道绿化、交通优化提升项目,完成106户动态新增的“6类重点对象”危房改造。
借“一修、两整、三化”之风,全力推进路面修整、线路改造、道路绿化等工程,全方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。“一修”就是积极推动道路提质改造,对原有破损路面进行修复,达到路面平坦无坑洼,补修破损路面1.2万余平方米;“两整”就是对沿街侧面进行修整、对空中线路进行整理,清理破旧广告位600余席、占道物1200余个、空中线余起;“三化”就是绿化、亮化、净化,栽植绿植被1.12万余株,建成配套路灯5750余盏,精心打造店铺招牌、公交站台等城市“家具”280余处。
“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是文明城市创建最有效的试金石。”通山县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,对群众而言,唯有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美好变化,才能有效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。如今,在通山谈起创建文明创建工作,群众纷纷高竖大拇指点赞。
创建文明城市,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,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。通山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坚持把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,积极播撒文明之中,让它们在这座文明城市的丰沃土壤上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,培育出崇德向善的文明家园。
创建文明城市,志愿者是宝贵的力量。 通山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,以“山城通山,我们有礼、文明通山,有你同行”志愿服务品牌为载体,重点开展共建美好家园、邻里守望相助、文明风尚传播等六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,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注册成为志愿者,推动全民公益理念深入人心、形成自觉,让文明之种撒满山城。
目前,通山已实现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12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1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,仅2022年就开展活动280余场,注册志愿者5.4万人,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88支。
创建文明城市,需要平台载体支撑。通山不仅构建起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”“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”“村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”三级联动网络,还建立教育、民政、法律、卫生、文化、理论宣讲、科技科普、健身体育八支志愿服务队,推动形成百姓点单、中心派单、志愿者接单、群众评单相互贯通的工作体系,广泛开展主题鲜明、内容丰富、生动活泼的线上线下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。
创建文明城市,需要树先进典型。通山以先进典型引领崇德向善文明风尚,持续开展道德模范、“最美”人物选树活动和文明单位、文明社区、文明校园、文明家庭创建工作,以榜样模范促和谐、讲奉献、明荣辱,推动广大群众学习模范、崇尚模范、争当模范,共同勾勒文明通山美好画卷。
创建文明城市,构建全域宣传矩阵。全县1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,每天定时播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、惠农举措、科普知识、文化艺术知识等,建起群众身边不走的宣传队。此外,通山还通过一个个景观小品,扮靓城市底色、宣传城市文明,让文明城市理念“悄然入心”。
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,没有休止符。通山将继续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文明之城、创惠民之城,让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共享文明创建成果。